Search


【故事的尊嚴】
**
開學一週,三位學生自殺。名校生成為唯一的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故事的尊嚴】
**
開學一週,三位學生自殺。名校生成為唯一的焦點新聞,這無可厚非;畢竟,「戲劇性」就是故事的要素,名人、名牌本是俗世化社會讀者追捧的閱讀素材。

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生命。我們看待生命彷如生產線上冰冷的產品,只是摔壞的是名牌產品,才引起人們的抬頭關注;但沒有人真正有興趣去理解,這個人在生活中尋覓意義與目的的情感、動機、挫折、不滿、恐懼與渴望。

在絕大多數的新聞事件裡,除了簡單的新聞外,沒有人願意費心深入報導,由裡而外理解當事人,按照他們對自己的理解來描述他們。

然而,這些新聞卻能伴隨大量的評論,怪父母、怪學校、怪孩子自己、怪教育體制、怪鬼島台灣……;占上道德高地,評論太容易了,甚至太爽快了!

生活是多樣的,新聞不必盡是嚴肅的選題;可是大多數嚴肅的新聞,我們卻都太輕慢了。如果我們不能給予故事意義,給予人物尊嚴,我們也就不可能啟迪我們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尊嚴。

評論太多,了解太少,這才是今天新聞報導、社群媒體最可悲的地方吧。

**
【廣告一下】

2017年最後一場「為誰而寫、為何而讀」系列講座將在本周六舉行,邀請到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以及 編輯七力作者、《財訊》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康文炳,希望透過跨領域的對話,從不同的角色一起聊聊社會議題書寫及閱讀。歡迎免費參加!

「為誰而寫、為何而讀」系列講座(四)-- 當閱讀作為一種行動
時間:9月9日(六)14:00~16:00
主講人:康文炳X孫友聯

主辦單位:文化部
承辦單位: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
協辦單位: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
講座地點: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 (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B1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